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首页>工作动态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冠梓在前海智库院长对话论坛上提出:努力探求学与用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发布时间:2025-09-29
字体: 打印
分享:
  2025年9月27日,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在成立五周年之际,在深圳举办“前海智库院长对话论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致开幕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委书记、协理副校长李学金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冠梓以“探求学与用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为题作分享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张冠梓在作分享报告时认为,新时代以来,这种“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主要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展开的,可以说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构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实践创新,运用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眼光和实践的眼光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避免短视、偏颇、非理性和功利心,努力在学与思、知与行之间实现平衡与统一,探求学与用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力求“以用促学”和“学以致用”,让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理论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高度融合与深度统一关系。他进一步谈到,所谓历史的眼光,意即“读史以明志”,重在洞察兴衰脉络、把握本质规律;所谓世界眼光,旨在树立全球视野,增强战略定力;所谓科学眼光,旨在着重培育理性思维,提升分析能力;所谓实践眼光,则强调经世致用,在“以用促学”与“学以致用”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张冠梓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显著特点,就是围绕“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进行恢弘、系统而深入的思考,是立足两个大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大历史视角来提出和把握的。
  张冠梓强调,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向纵深推进,智库建设迎来迅猛发展的时期,资源和人才都快速向智库集结。当下智库机构的重要任务,是需要注意大力推进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应对好AI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智库学者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坚持以效果为目标,注重智库成果的实际运用。同时,努力以创新为动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央部委部分智库机构,央企、民企智库机构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围绕智库如何回应时代命题,如何建设、运营、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