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首页>图片新闻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3项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大成果发布会上发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10-12
字体: 打印
分享:
  2024年10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大成果发布会,发布27项研究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27项成果包括专著13项,理论文章和论文类成果14项,其中,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组织完成的3项研究成果入选。《“数”说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思维导图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建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陈志刚研究员共同主持完成,学习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口转型与弹性退休制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研究员撰写,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深化改革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李晓华研究员撰写,发表于《经济日报》2024年8月20日理论版。发布会上,作为入选成果代表,林建华教授对《“数”说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思维导图版)》一书做了介绍,李晓华研究员作为作者代表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研究员主编的《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实践要求与战略选择》一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建华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李晓华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朱高磊/摄
  本书编写组:《“数”说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思维导图版)》,学习出版社,2024年9月。
  简介:本书以数字化的表达方式详细阐述《决定》的重要内容,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为蓝本,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总体部署、目标任务等重要内容,加以数字化提炼、概括和总结。本书主题鲜明,通俗简明,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翼:《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人口转型与弹性退休制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着重指出,要“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要“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遵循人口转型规律,在第一次人口红利之后继续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工智能对各种工作场景的重塑,会推动劳动参与人口继续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强化“人+人工智能”的“合成社会”特征,全面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活力。这使科技创新颠覆的就业岗位可能会多于为其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在工业社会设计的逐渐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度就需要“按照自愿、弹性原则”而稳妥有序地、渐进地推进“延迟”。需要注意的是,弹性退休制度的设计,需要解决好社会的公平正义等问题。
  李晓华:《深化改革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2024年8月20日理论版。
  摘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四个方面特征。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实体经济融合化发展体制机制。
  (科研处)